2025 年 6 月 6 日,基础医学部围绕 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,持续推进课程标准修订工作,通过研讨与部署会议,不断优化课程体系,为医学人才培养筑牢根基。参会人员有基础医学部主任、副主任、全体教研室主任、实验中心主任及相关负责人。
会议上, 聚焦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。关于学校部署新版方案会在 7 月 30 日前完成,将严格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(国标)设置课程,其中本科 3 个专业、专科 8 个专业需完全按国标执行,其余 3 个专业参考国标专业简介。这一严格遵循国标的要求,与 2024 级课程标准制订时注重符合课程教学大纲、契合学生层次实际等原则一脉相承,都是为了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规范性。
课程设置上,系统解剖学、生理学等核心课程学时按国标细化,如本科护理、康复等专业系统解剖学设 64 或 48 学时,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“人体结构与功能” 整合了解剖、组胚等课程共 88 学时。这种对学时的精细化安排,能更好地适配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,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与技能。
相较于 2024 级,新版方案总学时大幅精简,本科减少 96 学时,专科减少 152 学时,通过合并课程模块实现 “减量提质”。如健康管理专业将多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 192 学时的 “基础医学概论”,分两学期授课。2024 级在课程标准制订时,曾分解各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,设置教学情境,再进行分解其子情境组织教学,像解剖模型、数字化实验教学三个情境组织教学;病理学设置识别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和显微镜镜下形态两个情境等。2025 级的课程模块合并,是在 2024 级教学情境设置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,旨在剔除冗余内容,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。
会议明确了各综合课程的责任教研室,要求 6 月 18 日前完成课程标准初稿,7 月 2 日组织教研室主任进行研讨,7月中旬至8月中旬将会持续修改研讨形成终稿。这一紧凑的时间安排,体现了基础医学部推进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决心与效率,也与 2024 级课程标准制订时 “7 月 20 日前完成修改、7 月 31 日前完成初稿、8 月 30 日前提交终稿” 的时间规划相呼应,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工作流程。
在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,基础医学部始终以培养 “理论够用、技术精专、创新突围” 的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,结合 “岗课赛证创研” 六位一体培养模式,注重将思政元素、职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内容,确保课程标准符合国家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,适应职业院校教学特点,为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、娴熟技术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。2024 级在制订课程标准时,就强调所选内容阐述要循序渐进、富于启发,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,2025 级的修订工作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。
此次 2025 级课程标准修订工作,是基础医学部在 2024 级工作基础上的持续发力,是推进医学教育标准化与精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基础医学部课程标准修订专项研讨现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