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基础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开展期中教学观摩活动

2025年04月25日

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、促进教师间经验交流,基础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于2025年4月22日组织开展了期中教学观摩活动。本次课程由黎岳南教授主讲,授课内容为“心血管系统疾病”。病理学教研室主任郑馨武及团队成员彭芳、李莹、蔡之彬等教师全程参与观摩与课后研讨。

一、理论结合实践,生动解析病理演变

课程面向2024级护理(本科)1-2班学生,黎岳南教授以“动脉粥样硬化”为核心,通过“横向沟通-例子讲解—板书演示—互动探讨”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。黎岳南教授课堂中将病理学体系总论和各论进行横向沟通,系统衔接知识框架。心血管系统疾病作为病理学总论向各论过渡的首个专题,课程从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结构切入,逐步解析微观病理机制,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思维。同时,黎岳南教授以“自身体检报告”为案例,辅以板书,讲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,增强课堂趣味性。同时让学生关注自己及其家人的身体健康,提升学生的参与度,并学以致用。

黎岳南教授向病理学教研室的青年教授展示了既有理论讲解,又能联系生活,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精彩课堂。

二、教学团队研讨:聚焦知识衔接与创新方法

课后,教研室团队围绕课程设计与教学效果展开深度讨论。郑馨武主任认为,本次课程逻辑严谨,总论与各论衔接流畅,充分体现了病理学的学科体系特色,为后续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。彭芳老师认为,黎教授将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教学,例如通过真实病例解析病理机制,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深度。李莹老师补充:“课堂节奏把控精准,教师能实时关注学生反馈,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。”教研室团队其他教师也相应发表看法,都表示应向黎岳南教授学习。

三、课程亮点与未来展望

本次观摩课获得团队一致好评,其突出亮点包括:1.以学生为中心:通过把握学生与互动案例,激发学习主动性;2.教学逻辑清晰:从宏观解剖到微观病理,层层递进,学生参与度高;3.重视知识的应用,重点知识会反复强调。学以致用,让学生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。4.教学工具合理使用:PPT与板书协同呈现病理演变,复杂知识直观化;

未来,教研室计划进一步推广观摩经验,学习新的教学方法,提升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个人专业素质。

1_20250425150014A090.png

黎岳南教授讲授动脉粥样硬化

2_20250425150025A091.png

病理学教学团队课后研讨